为什么越来越多城中村开始换智能水表?

2025-10-11

这几年,不少城中村的住户发现:自家原来的机械水表被换掉了,新装的水表外面多了一个小盒子,有的还能扫码缴费。这不是临时试点,而是一场正在悄悄推进的改造。
广州、深圳、杭州、武汉、郑州……越来越多城市的城中村开始批量更换智能水表。
有人问:城中村环境复杂、租户流动大,为什么还要花这个钱去换表?其实,背后的原因很现实,也很直接。
 
第一,抄表太难了。
一个城中村少则几百户,多则上千间房,很多出租屋楼层高、通道窄,表具装在厨房角落或楼梯间,抄表员每月上门,常常吃闭门羹。
电话打不通,微信加不上,有的租户白天上班,晚上才回来,一户要跑三四趟才能抄上数。
更有的房东把多个房间并表使用,抄表时互相推诿,数据对不上。
换成智能水表后,数据自动上传,不用再一家家敲门,省时省力。
 
第二,漏水发现太晚。
城中村管道老化普遍,有些水管埋在墙里或地下,一旦漏水,往往要等到水费出账才发现。
有村集体曾统计,一个总表下60户,月均用水800吨,但分摊后总和只有600吨,差的200吨就是“跑冒滴漏”。
装了智能水表后,系统能每天监测用水情况。如果某户连续24小时有微小流量(比如每小时几升),系统就会提示“疑似漏水”,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排查。
一个小漏点,早发现一天,就能少浪费上百吨水。

第三,管理更公平了。
过去很多房东“包水电”,电费按房间收,水费却按人头平摊,用多用少一个样,导致有人浪费没人心疼。
现在每户独立装表,用水多少一目了然。租户自己扫码充值,用多少充多少,不再扯皮。
对村集体或物业来说,也不用再垫付水费,避免因个别租户拖欠影响整体结算。
 
第四,技术成熟了,成本也降了。
早几年,智能水表贵、信号不稳定,不适合城中村这种复杂环境。
但现在不一样了。
NB-IoT网络覆盖广,信号穿透力强,楼道里、表箱内也能正常上传数据;
电池寿命普遍做到6年以上,换一次表能管很久;
整套设备价格比五年前下降了近40%,村集体或运营商愿意投入。
而且安装简单,多数情况不用换管、不停水,施工影响小。
 
第五,不是“一刀切”,而是有选择地换。
并不是所有城中村都强制换表,目前推进较快的,大多是以下几类:
- 已纳入城市更新或综合治理范围的;
- 由村集体统一管理、有集中收费需求的;
- 漏损率长期偏高、水费倒挂严重的。
换表资金有的来自水务公司补贴,有的由村集体自筹,也有的通过“节水分成”模式引入第三方合作。
热门标签
应用场景
最新动态

相关产品推荐2

相关推荐介绍2...